导师携手 助力“头雁”振翅高飞
2025-05-12 继续教育学院 陈卓 访问量:
5月11日,浙江大学-湖南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浙江导师浙江大学宋文坚教授、于勇副教授和谭瑷瑷副研究员同湖南导师学校刘登魁正高级农艺师和省核农业与中药材研究所朱校奇研究员前往湘潭县走访指导,与2022年已完成培育的“头雁”学员代表深入交流,实地调研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为学员及其所在的合作社、企业更新生产技术、传授发展理念,助力解决生产难题。
第一站到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走访指导。合作社积极推广“六统四定”管理办法,即统一品牌、品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机械操作、销售,定产量、成本、报酬、奖罚。这一管理模式极大地激发田间管理员和农机手的工作热情。目前,合作社流转排头乡及周边4个乡镇耕地1.2万余亩,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实现降本增效,带动4000余农户增收。
一进门,理事长彭水平就激动的向导师团队分享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聆听总书记报告时的情景。她作为1670位代表之一被授予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随后,彭水平带领导师团队到绿意盎然的示范基地查看再生稻长势,专家组叮嘱彭水平做好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彭水平现场提出的再生稻第二茬产量能否再提升的疑问,刘登魁耐心解答:“收割第一茬时注意不要压损稻桩,过3至5天再灌水、施肥,这样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
第二站到湘潭县谭智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走访指导。合作社流转耕地7000余亩,大力推广枳实、枳壳、玉竹、湘莲新品种,并套养鱼虾鸡鸭。基地生产的玉竹、湘莲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吸纳周边300余人就业。
谭智奇带领导师团队深入基地现场参观,在茶恩寺镇金坪村药材基地的枳实、枳壳硕果累累;茶恩寺镇樊田村的荷叶铺满水田。谭智奇向导师团队请教:“今年,基地被列入我省第一批GAP中药材建设基地,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导师团队为公司发展把脉。”朱校奇现场给出建议:“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要建立质量溯源系统,让施肥时间、肥料种类、产地及加工工艺等信息都有据可查,做到让市场放心、让消费者更放心。”
第三站到湖南和亿莲业有限公司走访指导。公司位于“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县花石镇,是一家集湘莲种植、收购、生产、销售和科研为一体的公司,是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外经贸先进企业、安全生产三级企业、市龙头企业和高新科技技术企业。公司所生产产品的磨皮白莲,连续四年获得中国中部农产品会金奖,是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
童钢首先邀请导师团队参观加工车间,朱校奇建议应该不断提升产品加工水平和加工车间降尘降噪的环保要求;在随后的座谈中,童钢分享了2022年在浙江大学培训的收获和近三年来产业的增效增值情况。面对提出的销售难题,导师团队建议公司与医药企业携手合作,持续创新产品,同时申请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以开创发展“湘潭湘莲”新局面。
2022年开始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按照“四个一”(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培育模式,对“头雁”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为使湖南“头雁”项目导师帮扶指导活动更加精准、更具实效,在湖南“头雁”项目主管部门的协调下,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委托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配合完成湖南“头雁”项目的导师帮扶指导。经过认真研讨、精心设计从涉农科研院所、涉农高等院校、涉农行业顶尖公司等三个领域遴选近30位导师开展帮扶指导活动。经过线下走访、线上调查学员们纷纷点赞“到浙江大学课堂学习,请本地导师帮扶指导”相配合的模式。